9月4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2025年蓉遇科普”活动评选结果,我校纺织工程学院牵头建设的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科普基地凭借深厚的文化价值、展陈空间与展品的美学意境、创新的科普模式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荣获“蓉遇科普·2025年度科学美空间”称号。这一荣誉是对学校在纺织非遗保护与科普教育领域多年深耕的权威认可,更标志着我校纺织非遗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科普实践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学校长期致力于蜀锦、蜀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纺织非遗科普基地是依托省织绣技艺数字化重点实验室、纺织学院、服装学院等科普阵地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的。基地打破传统非遗展示的静态模式,构建起“文化展示+技艺体验 +数字互动+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科普体系。在这里,参观者既能通过实物展品、沉浸式场景感受蜀锦蜀绣的千年技艺魅力,也能参与刺绣体验、织造体验等互动项目,借助数字化技术,直观了解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护过程,见证传统纹样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转化为生活用品、时尚产品,真正实现“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生活”。

在此次评选的实地考察环节,评审专家对基地的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既守住了纺织非遗的文化根脉,呈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又创新了科普传播的形式载体,为同类非遗科普基地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纺经验’”。
“获评成都市‘科学美空间’,是荣誉更是责任。”基地负责人、纺织学院副院长胡雪梅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升级基地的科普功能,开发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产品,深化与中小学、社区的合作,让纺织非遗科普覆盖更广泛人群,为巴蜀文化传承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成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