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天做核酸采样的时候,维持秩序、清点人员;做完核酸后,连夜统计、核实核酸数据、收集群众生活需求,第一时间把老百姓需要的生活物资送到位,真情关爱卡点值守人员,还要安排部署次日工作……这是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下派干部、翁达村第一书记李彦每天在抗疫一线最关心、并亲力亲为的事情。

色达县“8.31”疫情发生后,翁达镇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按照要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从严从紧从细从实落实防控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始终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翁达村不仅有本村村民,同时聚集有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分散,增加了管控的难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了筑牢防疫屏障,李彦书记连夜对人员细分,排查出常住人口234人,其中居家行动不便老人4人,金俄寺的居士及僧侣28人,牛场5人;非本村流动人员127人。为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他带领村骨干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宣传静默管控要求,询问生活物资是否充足,告诉群众有困难找驻村队员和村骨干,确保所需物资送上门。

每天,核酸采样是最重也是最累的工作。全员核酸采样不能漏掉一人,不仅要在微信群反复通知,还要在现场清点人数。为顺利完成本村和流动人员300多人的核酸采样,李彦书记每天都要早早安排做好三个集中采样点场地准备,医务工作人员的交通。对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带队入户采样。特别是距离村较远的牛场5人,他主动请战,亲自带队,坐车、走路,辗转来回耗时至少2小时,每天,完成最后一个人采样都是下午两三点。采样完成后,还要核查数据,察看是否有漏采人员,及时安排补采。为了及时完成采样送检,他常常等核酸采样全部完成后才能吃上午饭。

每天吃完午饭,李彦书记又会开始投入到群众后勤保障工作中,统计群众生活物资需求,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去超市、菜市把物资采购好,分别打包,分配到志愿队伍中,用最快的速度配送到每家每户。自静默管控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共配送35户、100余次,第一时间让群众的物资到家,再次与群众密切了感情,让群众深深感受到温暖。
送完物资后,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掌握防控工作情况,李彦书记又到辖区卡点了解情况,询问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做好防控预案。同时,为卡点值班人员做好后勤保障,采购方便面,让值班人员晚上值班不挨饿。
疫情以来,每天晚上,李彦书记都在办公室加班,重复做核酸数据统计上报,通过打电话、查采样表,一丝不苟的核查每一个人员核酸情况。静态管理以来,他先后排查汇总各类人员信息,接打电话100余个,统计上报核酸2000余人次。核酸采样核查工作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不仅语言交流吃力、而且需要准确无误完善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为了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他每天都加班到深夜。
核查完数据后,李彦书记还要把当天的工作回忆一遍,梳理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通过工作群安排第二天的核酸采样行程、后勤保障、交通等。近期又逢雨季,几个晚上连下暴雨,他还要到村里,带着村干部察看卡点值班情况和滑坡检测点是否有安全隐患,通过排查安全隐患、制止人员聚集、宣传防疫知识等方式,引导农牧民群众既要做好防汛安全,又要严格遵守防疫要求。